最近,阿里钉钉和阿里体育发布的一份《职场运动白皮书》让人们发现,现在的社会青年好像是越来越懒了。
多个方面数据显现
,超越 80% 的职场人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气,其间六成每周运动不超越一次。单说咱们独爱拿来比较的运动步数,也有超越 40% 的职场人每天连 5000 步都走不到。
从年龄层来看,反倒是岁数越大的人越爱运动,90 后职场人每天的运动步数「荣耀」垫底。看来除了保温杯里泡枸杞,中年人在摄生这方面恐怕比你幻想的还要活跃。
然而与这份白皮书构成明显反差的是,2019 年第三季度,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却完结了同比 65% 的增加,其间,小米凭仗价格相对低价的产品成为了增加的首要驱动力。
尽管出货量并不能彻底跟销量划等号,但咱们或许仍然要面临这样一个现实:
卖得渐渐的变好的可穿戴设备,并没有让人们变得更爱运动。
我现在简直也每天戴着智能手环,所以随手查了查最近最近一段时刻的步数记载:
成果倒比意料的好一些,除了周末宅家之外,工作日每天的步数都能到达 5000 步以上,至少没有拉低平均分,不过间隔每天 10000 步的设定方针还差得远。
问题是,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底子就不会关怀自己每天终究走了多少步。之所以还坚持戴手环,朴实是为了坐地铁公交的时分刷卡罢了。假设没有这个需求,恐怕我也和其他许多人相同,买来手环的新鲜劲一过,就把它扔抽屉里吃灰了。
说回职场,有些公司乃至把步数作为职工查核的一项方针来强制执行,成果也并没什么用。正所谓「上有方针,下有对策」,尽管身体懒得动,但广大人民群众仍然运用聪明才智,发明晰一系列做弊技巧:有凭借专用道具的,有拿软件刷分的,还有直接把手机绑狗身上的。
总归,只需不让自己动,什么邪招都敢用。
那么,这些主打运动健康的可穿戴设备,真的一点用都没有么?
好像有科学研讨为这种观念供给了佐证。2016 年宣布的一篇论文中,研讨者将 471 位肥壮人士分为两组,一起参加一项为期两年的瘦身方案。项目进行 6 个月后,其间一组受试者开端用可穿戴设备记载身体方针,而另一组仍然保持原方案。两年之后,保持原方案的受试者却比运用可穿戴设备的受试者减掉了更多体重。
这一成果被许多人当作「可穿戴设备无用」的有力依据。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这项研讨中的样本人群并不具有普适性,并且影响瘦身作用的要素许多,单凭体重的改动来评判可穿戴设备的作用是有失偏颇的。
别的,上述论文中的研讨方案实施于 2010 到 2012 年间,受试者运用的是一种绑在上臂的运动追寻器,首要记载步数、睡觉时刻和卡路里耗费等方针。应该说,这种运动追寻器恐怕仅仅可穿戴设备的前期雏形,和现在干流的智能手环、手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看起来仍然「没用」,背面或许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要,前期的可穿戴设备便是个单纯的数据收集器,而对普通用户来说,数据自身并没什么价值。就连一位前工作运动员身世的科技记者都说,除非请专业教练来剖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的辅导定见,不然可穿戴设备对运动的含义真的能够忽略不计。
不过厂商们明显也认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连续为可穿戴设备增添了许多更为丰厚的功用,比方树立社区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用户粘性,供给愈加个性化的运动方针选项,以及经过数据剖析给出简略的运动主张,乃至在配套软件中内置运动课程等等。
但归根结底,这一切尽力能否见效,要害仍是在于运用设备的人。
一位日子方式博主就指出
,可穿戴设备自身充其量只能满意人们的虚荣心。买一只手环或许一块手表并不能让你主动变成一个酷爱运动的人,能让它真实发挥作用的,仍是想要做出改动的志愿,以及锲而不舍的意志。
下面的主张或许能够帮到你:
使用可穿戴设备配套的 app 设定详细方针,最好详细到每天走多少步、睡几个小时,以及每周训练几天等等;
每天查看方针完结状况,假如没有完结,剖析原因;
依据每天的方针完结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定时批改方针,然后逐渐的提高自己的运动和健康水平。
不知是不是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太快,许多人好像陷入了一种迷思,幻想着具有一款产品就能让自己的日子面目一新:买了 Kindle 就认为自己会变得爱看书,报名网络课程就认为自己会变得爱学习,戴上手环就认为自己会变得爱运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话没错。
但别忘了,「利其器」的条件,是要有「善其事」的决计。
假如舍本求末,再高档的手环终究也会像盖泡面的 Kindle 相同,沦为徒有其表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