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特朗普政府准备颁布电子烟禁令的消息引起无数烟民注意,美国国会议员正在向政府施压,要求其控制电子烟行业。不止是美国政府对电子烟市场的管控变严,我国电子烟领域也因为多项监管空白,备受诟病。
由于电子烟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它属于烟草范围,导致它缺乏产品标准,质量监管、安全评价,如同三无产品一样,身份尴尬。
同时,电子烟的用户体验也存在问题,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漏油漏液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用户手上沾染部分油渍,很难清洗干净,且电子烟设备由于需要开关按键,有时携带出门容易手滑,不小心点了开关按键,甚至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安全意外。
随着电子烟的各种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高附加值的行业红利似乎渐渐消退,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也被曝光于公众面前。
高竞争抢夺入场券,行业准入门槛低
我国是全球电子烟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占据全球90%的出口份额。国内的电子烟代工企业,早已经发展出高度成熟的产业体系。从原料贸易、产品代理到外观设计,甚至细到电芯电池,都可以配套承包。
这让电子烟行业准入,几乎不需要技术成本,创业者仅需要提供资金,其他做好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就够了。
一般而言,一支电子烟的售价在200-300元之间,成本在100元左右,因为不受监管,无需交烟油税和销售终端税,如果成本上再做减法,可以非常暴利。
高度成熟的供应体系和行业监管缺位的优势,带来大量的可视性利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目前中国电子烟企业近4000家,其中约80%为50人以下的小规模企业。
这些企业普遍资金力量中等,投机性强、急于变现,普遍缺乏长期深耕品牌和打磨产品的意识。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质力、品牌力弱
品质方面,承包化的产品代工,导致了生产链条趋同的问题。几个品牌可能拥有同样的生产线、原料和配方,几百块和几十块的产品本质上区别小。
不少品牌品控不佳,还有爆炸起火的恶性情况;漏油走液被当成了业内的普遍操作。
品牌方面,本身由于产品的同质化水平高,用户忠诚度低,难以形成用户粘性。
行业的监管危机与文化伦理
电子烟行业位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目前的规范性和安全度纯靠自律与企业自察,缺乏行业标准与监管机制。
此外,香烟带有的文化色彩与成瘾性,常与青少年潮流文化和非法药物使用相关,这是电子烟自带的符号争议。
根据CDC(美国疾控中心)数据,2018年新增150万美国中学生使用电子烟,自2017年以来增长了大约71%,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接触电子烟的青少年,转变成为烟民的可能性提高了一倍。
青少年流行文化里普遍认为抽烟“很酷”,电子烟又自带新潮感,易误导青少年养成吸烟习惯,引发行业伦理问题。
破局之路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电子烟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已进入“批准”阶段,预计有望于年内出台。
在标准之外,企业还应调整投机、浮躁的心理,深入打磨产品,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提升和挖掘产品竞争力,研发品牌专利,明确受众人群精准定位产品市场;严禁青少年购买使用电子烟;同时在流通渠道方面严格限流,真正针对烟民实现产品升级。
对电子烟行业监管的规范化,是对市场的进一步约束,更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游戏。真正优质的电子烟品牌反而将成功通过考验,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最近,深耕电子烟行业五年,厚积薄发的柔和型电子烟品牌——深刻电子烟即将面世,其通过独有的过滤嘴技术,将为烟民带来随时随地、行之有效的替烟体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