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布了《移动APP违法违规问题及治理举措》。违规APP名单中显示,今日头条(版本7.2.7)由于未按照其隐私声明申请隐私权限,存在涉嫌超范围采集用户隐私行为。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西瓜视频也由于“读取用户联系人通讯录信息,但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业务逻辑与收集用户联系人通讯录信息的关系和用途,被广东省公安机关点名并上报公安部。
用户隐私数据过度使用甚至滥用,是诸多APP被投诉和查处的一大原因之一。在国家监管和用户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头条系产品侵害用户隐私的问题却被频频曝光。
今年6月,31岁的刘先生以今日头条通过通讯录读取社交关系,侵犯其隐私权为由状告今日头条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庭。刘先生指出,在并未授权今日头条读取自己手机通讯录的情况下,今日头条准确地推荐了自己通讯录好友的今日头条账号给自己。
更过分的是,刘先生即使更换通讯录空白的手机登录账号,也依然会被准确地推荐好友。今日头条很有可能在暗中留存了用户社交关系。
有记者发现,读取手机通讯录只不过是头条系产品侵害隐私权的常规手段而已。今年1月份,抖音微信授权被腾讯关闭,原因是由于头条系产品侵犯用户隐私,挑战微信规则底线所导致的。相关技术人员指出,抖音采用的分析回传用户信息的方式可以算作一种“监控”,通过这一步骤便可全方位盗取微信用户好友关系链。
此外还有网友爆料称:老婆去摘草莓,没有在头条上搜索或查看关于草莓的资讯,隔天却收到了和草莓有关的推送文章,打开老婆的手机,发现今日头条使用了麦克风的权限。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跟帖,表示自己也有此类遭遇,例如在电话中说要去眼科医院,今日头条马上就推送了近视眼手术广告……
当下是数据大时代,相对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也是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今日头条反其道而行,不断对用户数据下手,不仅是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实际上也辜负了用户的信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已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个人信息安全,是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电信诈骗、恶意骚扰、黑色产业泛滥等犯罪行为将因此更加猖獗。
而前期还有用户吐槽,只是点击了一下抖音的某条广告,结果立刻被广告背后的机构多次拨打骚扰电话进行骚扰。
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泄露造成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是互联网平台经营中的基本准则和底线。而头条系产品中隐藏的隐私黑产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实际上,在18年1月,面对众多隐私安全问题,为规范行业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今日头条等平台,对照《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规定,责令其本着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原则立即进行整改。
而头条系的“用户隐私窃取”,其实也成为其跨国布局的拦路虎。
今年春季,陆续有自媒体传出今日头条旗下的短视频社交产品海外版抖音Tik Tok被控侵犯儿童隐私,非法收集儿童个人信息,美国对抖音开出570万美元的天价罚单的消息,关于此次指控,视频社交网络应用程序Musical.ly(抖音海外版TikTok的运营商)表示同意支付天价罚金。
曾经,有媒体在《谁给了今日头条“不遵守”隐私协议的底气》文章中提出,今日头条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以变现,早已将"必要"原则抛之脑后。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但由于违法成本远低于窃隐私所带来的既得利益,且行业内鲜有处罚案例,因此没有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今日头条底气越来越足,将用户和监管抛之脑,用眼前的利益蒙住了双眼。
个人数据已经成为了用户的一项重要资产,用户个人隐私有不被任何平台侵犯的权利。此次今日头条再次因为采集用户隐私信息,上榜国家黑名单,再加上屡屡有媒体报出头条系虚假、山寨等情况,可能对于头条系而言,自我整改的道路即长且阻。
如平台一直无法从根本完成问题整理,持续以侵害用户利益为基础进行蒙眼狂奔。或者,类似互联网平台在“自改”无力之后,更需要的是相关政府机构介入勒令整改,才能更好的肃清网络环境,保障用户切实利益。